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春大棚番茄行下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栽培准备、秸秆反应堆的制作与管理、定植技术、田间管理和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早春大棚番茄行下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栽培。
Title:Early Spring Greenhouse Tomato Cultiv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with In-built Straw Reacto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058-2021 早春大棚番茄行下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早春大棚番茄种植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行下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技术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1. 行下内置式秸秆反应堆:在番茄种植行下方埋设由秸秆、有机肥等组成的混合物,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和二氧化碳促进作物生长的一种栽培方式。
- 解读: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为植物提供额外的养分来源。
栽培环境要求
2. 棚室准备
- 棚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上,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
- 解读: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保证番茄种子发芽及幼苗健康成长的基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而湿度过高则可能导致病害的发生。
秸秆反应堆构建
3. 秸秆选择与处理
- 应选用新鲜未腐熟的玉米、稻草等作为主要原料,长度不超过10cm。
- 解读:新鲜的秸秆富含纤维素,易于分解并释放出所需的营养成分。切短后的秸秆更便于铺设和后续操作。
4. 反应堆层设置
- 在耕作层下挖宽约50cm深约30cm的沟槽,将处理好的秸秆与适量有机肥料按体积比3:1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填入。
- 解读:合理的深度可以确保热量的有效积累而不至于过热伤害根系,同时保证二氧化碳气体能顺利上升至植株叶片附近。
栽培管理
5. 定植密度
- 单行种植时株距保持在40-50cm之间。
- 解读:适当的间距有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并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6. 灌溉施肥
- 定期补充水分,避免积水;根据植株长势追加氮磷钾复合肥料。
- 解读:适时适量地浇水施肥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至关重要。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最终产量。
病虫害防治
7. 综合防控措施
- 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治理。
- 解读: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一防治手段带来的副作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DB23/T 3058-2021》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还强调了科学合理地应用新技术的重要性,这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