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东北百里香(Thymus quinquecostatus)组培繁殖的基本要求、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东北百里香的组培繁殖及其相关技术操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Propagation of Northeast Thyme (Thymus quinquecostat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033-2021《东北百里香组培繁殖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为东北百里香的组织培养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首先,在材料准备部分,标准指出外植体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嫩枝作为材料。这一要求确保了后续培养的成功率,因为健康的植株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应对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各种压力。
其次,在消毒处理环节,标准强调使用75%酒精浸泡30秒后,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8-10分钟,并且要不断摇动以保证消毒效果。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表面微生物污染,同时避免过度消毒导致组织损伤。
在培养基配制方面,标准推荐使用MS基本培养基,并根据需要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例如,在诱导愈伤组织时,通常采用较低浓度的6-BA(如1.0mg/L)与适量NAA配合使用;而在分化芽时,则需提高6-BA浓度至2.0mg/L左右,同时降低NAA浓度。这种梯度变化有助于控制细胞分裂方向及速度,促进健康芽的形成。
另外,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定期更换新鲜培养基非常重要。标准建议每隔20-25天更换一次培养基,以维持适宜的营养水平并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产生抑制作用。此外,还需注意保持恒定的温度(一般为24±2℃)和光照条件(每天光照12小时),这对于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最后,在移栽定植阶段,当试管苗长至3-4厘米高且已有明显根系时即可进行移栽。移栽前需先将幼苗置于自然环境中逐步适应外界环境,然后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基质,并确保充足的水分供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缓苗期后,这些幼苗便能逐渐成长为成熟的植株。
总之,《东北百里香组培繁殖技术规程》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具体规定,为实现高效稳定的百里香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提高繁殖效率,还能保证产品质量,对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