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谷子全程机械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谷子的全程机械化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ull-process Mechanized Cultivation of Foxtail Mille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209-2021谷子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谷子的种植提供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面机械化解决方案。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播种前准备
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翻和整平处理,以确保土壤疏松且无明显的大块土坷垃。这一措施有助于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发芽率。同时,要求在播种前7-10天完成施肥工作,推荐使用有机肥与化肥结合的方式,有机肥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这样既能提供充足的养分,又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地力。
2. 播种技术
关于播种密度,标准建议每亩播种量控制在0.5至0.7公斤之间,并强调要根据土壤肥力调整具体数值。例如,在肥沃地块可以适当减少播种量,而在贫瘠地块则需增加播种量。此外,播种深度应保持在3到5厘米范围内,过浅会导致种子暴露在外影响出苗率,过深则会延迟幼苗出土时间。
3. 病虫害防治
针对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应定期巡查作物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化学药剂的选择上,优先考虑高效低毒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施用造成环境污染或残留超标。同时提倡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等,作为化学防治的有效补充手段。
4. 收获期管理
收获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标准规定当谷穗完全变黄且籽粒含水量降至18%-20%时即可开始收获作业。此时收获不仅能够保证产量最大化,还能有效降低后期脱粒难度。对于机械化收割来说,还需注意调整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参数,比如滚筒转速、筛网开度等,以适应不同品种及成熟度的谷子收获需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DB41/T 2209-2021》不仅涵盖了谷子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还特别强调了机械化应用的重要性,这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种植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