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森林粗木质残体调查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森林生态系统中粗木质残体的调查与监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rvey of Coarse Woody Debris in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347-2021《森林粗木质残体调查技术规范》是一项广东省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森林粗木质残体的调查工作。这项标准对于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恢复以及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首先明确了“森林粗木质残体”的定义,即指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后留在原地的直径大于等于6厘米的部分。这一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标准,确保了数据收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调查方法
在调查方法上,标准推荐使用样地法。样地的选择应当具有代表性,并且面积大小需根据森林类型确定。例如,在针叶林中,建议每公顷设置一个样地;而在阔叶林中,则可能需要更小的样地尺寸来保证足够的样本量。此外,还应记录每个样地内的所有粗木质残体的位置、种类、直径、长度等信息。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严格的处理才能用于进一步的研究。标准指出,所有数据都应录入数据库,并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例如,可以通过计算单位面积内的粗木质残体量来评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储量。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树种之间的差异以及季节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安全措施
考虑到野外作业可能存在危险性,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问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工具设备,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自救互救。另外,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禁止开展野外调查活动。
以上是对DB44/T 2347-2021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通过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森林粗木质残体调查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