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QX型的荧光RT-PCR检测方法,包括样品采集、RNA提取、引物探针设计、反应体系及条件、结果分析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QX型的实验室检测与诊断。
Title:Detection Method of QX-type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n Chickens by Fluorescent RT-PC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QX型荧光RT-PCR检测方法在新版标准TCVMA 168-2024中进行了多项修订和优化。本文将聚焦于“内源性对照”的引入及其应用,这是新旧版本中的显著差异之一。
在旧版标准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内源性对照,检测结果可能受到样本质量、抑制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而在TCVMA 168-2024中,新增了内源性对照的要求,这为检测提供了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源性对照是一种与目标基因共存于样本中的参考物质,用于监测整个提取和扩增过程的有效性。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内源性对照序列,通常会选择鸡基因组中的保守序列,如β-actin基因。然后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确保其与目标基因的扩增条件一致。
在实验过程中,内源性对照应与待测样本同时进行核酸提取和扩增反应。通过比较内源性对照的Ct值与目标基因的Ct值,可以评估样本质量和反应体系的一致性。如果内源性对照未能成功扩增,则表明样本可能存在抑制物或其他问题,需重新处理样本后再进行检测。
这种改进对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临床诊断中,能够有效避免因样本质量问题导致的误判。例如,在一次实际检测中,某实验室发现部分样本的目标基因未能扩增,但内源性对照却正常扩增,经过复检后确认这些样本确实含有病毒RNA,只是提取效率较低。
因此,内源性对照的引入不仅增强了检测方法的科学性,也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使用该方法时,务必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操作,确保内源性对照的正确设置和分析,以获得可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