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条斑紫菜支柱式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栽培场地选择、支柱设置、苗绳挂设、日常管理、病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沿海地区条斑紫菜的支柱式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illar-based Cultivation of Porphyra yezo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7T 1022-2021 条斑紫菜支柱式栽培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条斑紫菜支柱式栽培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种质选择、栽培环境、设施设备到日常管理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旨在提高条斑紫菜的产量和品质。
首先,在种质选择方面,标准要求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种苗。种苗应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这有助于确保栽培的成功率和稳定性。具体来说,种苗的大小应在一定范围内,过小会影响生长速度,过大则可能增加成本和管理难度。
其次,关于栽培环境的选择,标准强调了水质的重要性。栽培区域的海水盐度应在25‰至35‰之间,pH值保持在7.8至8.6之间。此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mg/L,这样可以保证条斑紫菜的正常呼吸和代谢活动。同时,还应注意避免重金属污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影响。
再者,设施设备的配置也是关键环节之一。支柱式栽培需要搭建合适的支架结构,通常采用竹竿或不锈钢管作为支撑材料。支架的高度和间距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以利于条斑紫菜的附着和生长。同时,还需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如防风网等,以防自然灾害对栽培系统造成破坏。
在日常管理上,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养护措施。包括定期检查支架的稳固情况,及时清理附着物,防止病害发生;合理安排采收时间,确保产品的新鲜度与营养价值;以及做好记录工作,积累经验以便不断改进栽培技术。
总之,《DB3207T 1022-2021 条斑紫菜支柱式栽培技术规范》为从事条斑紫菜栽培工作的人员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生产目标。遵循这些规定不仅能够提升产品质量,还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