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美丽农村路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交通安全设施及绿化美化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美丽农村路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Title: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Rural Roads - Part 1: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美丽农村路建设规范 第1部分:建设要求》(DB3206T 1026.1-2021)是江苏省南通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美丽农村路的建设工作。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美丽农村路”的概念,即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按照一定技术标准修建的道路。这一定义强调了美丽农村路不仅具备基本的通行功能,还承载着美化乡村环境、传承乡土文化的多重使命。
二、总体要求
1. 安全性: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行车安全,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确保车辆通行顺畅且安全。
2. 舒适性:路面平整度需达到规定标准,减少颠簸感,提升驾乘体验。
3. 经济性: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和技术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
4. 生态友好型:注重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并采取措施恢复植被覆盖。
三、具体技术指标
1. 路基宽度:一般情况下不低于6米;对于客货混行路段可适当加宽至7-8米。
2. 路面结构: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加铺沥青面层的形式,厚度不宜小于15厘米。
3. 排水系统:沿线路两侧设置完善的排水沟渠网络,防止积水浸泡路基。
4. 标志标线: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施划清晰可见的交通标识及标线。
四、景观与文化元素融入
1. 植被配置: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花草进行绿化布置,形成四季常青、色彩丰富的视觉效果。
2. 小品雕塑:可以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背景设立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或者纪念牌匾等装饰物点缀沿线空间。
3. 灯光照明:在重要节点位置安装节能环保型路灯,既满足夜间照明需求又能营造温馨浪漫氛围。
五、后期维护管理
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在日常巡查保养方面的职责分工,要求定期检查各项设施完好状况,及时修复损坏部位,保持整体美观整洁。同时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管理,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美丽农村路建设规范 第1部分:建设要求》为各地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它不仅关注基础设施本身的完善程度,更重视其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