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沛县黄皮牛蒡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技术、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沛县黄皮牛蒡的生产与流通。
Title:Xuzhou County Yellow-skinned Burdock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沛县黄皮牛蒡是江苏省沛县的特色农产品,其品质优良、风味独特。为了规范沛县黄皮牛蒡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制定了DB 3203/T 1008—2021《沛县黄皮牛蒡》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沛县黄皮牛蒡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采收以及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产地环境方面,标准规定了种植沛县黄皮牛蒡的土地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且无污染的地块。土壤pH值应在6.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一要求旨在确保土壤具备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牛蒡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保证产品的优质性。
其次,在栽培技术上,标准强调了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浸种和催芽等步骤,以提高发芽率和幼苗健壮度。同时,合理密植也是关键环节之一,行距建议保持在30-40厘米,株距则为20-30厘米,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光照资源,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此外,还应注意适时追肥浇水,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对于采收时间的选择,标准指出当牛蒡根部直径达到2厘米以上时即可开始采收,但最佳采收期应在秋季,此时植株地上部分逐渐枯萎,地下块茎积累养分最多,品质最佳。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最后,在产品质量要求中,标准明确了外观形态应当整齐一致,表皮光滑、色泽鲜艳;内部组织紧密细腻,无空心现象;水分含量控制在85%-90%范围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得低于4%;并且不得含有任何有害物质残留。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消费者体验及产品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沛县黄皮牛蒡》地方标准通过对各个环节严格把控,不仅有助于提升沛县黄皮牛蒡的整体品质水平,也为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维护好这一宝贵的地方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