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土壤中霜脲氰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农田土壤中霜脲氰残留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soil -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Part 4: Dimethomorph
中国标准分类号:B5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481.4—2021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土壤中农药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具体操作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第4部分关于霜脲氰测定的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在样品前处理环节,标准要求采用乙腈提取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这是由于乙腈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萃取能力,能够有效提取土壤中的霜脲氰。具体步骤包括将土壤样品与乙腈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振荡器进行充分震荡提取,然后使用离心机分离得到上清液备用。
仪器分析部分,液相色谱条件设定为:色谱柱为C18反相柱,流动相为甲醇和水的梯度洗脱体系,流速设定为0.2mL/min。这一设置旨在优化目标化合物的分离效果,确保霜脲氰与其他干扰物质的有效区分。串联质谱检测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监测离子对的选择依据是霜脲氰分子结构特征,确保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定量方法采用外标法定量,即通过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以此来确定样品中霜脲氰的实际含量。这种定量方式简单直观,且重复性好,符合实验室常规操作需求。
最后,在结果计算与报告阶段,需注意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并按照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同时,对于检测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的情况,应以“未检出”形式记录。此外,还需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以保证最终报告结果的可靠性。
以上是对DB37/T 4481.4—2021标准中关于土壤中霜脲氰测定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