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生长过程中必需元素亏缺和过量症状的诊断方法及其矫正技术。本文件适用于小麦种植中营养元素管理及问题诊断与处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agnosis and Correction of Essential Element Deficiency and Excess Symptoms in Whe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482—2021《小麦必需元素亏缺和过量症状诊断及其矫正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农业生产者准确识别小麦生长过程中由于必需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量导致的生理障碍,并采取科学有效的矫正措施。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总则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小麦田间生产中因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钼等必需元素不足或过多而引起的生长异常情况诊断及矫正工作。这表明该标准不仅关注单一养分问题,还涵盖了多种微量元素的影响,强调了全面性与系统性的管理理念。
二、诊断方法
# (一)外观症状观察
根据小麦植株叶片颜色变化、形态特征以及生长态势来判断是否存在营养元素失衡现象。例如:
- 缺氮:叶片呈现均匀黄化,尤其是下部老叶明显;
- 缺磷:茎基部叶片边缘卷曲,整体呈暗绿色;
- 缺钾:叶尖和叶缘出现焦枯斑点;
- 缺锌:新出叶片脉间失绿;
- 缺硼:顶芽枯萎,花粉发育不良。
这些直观的表现为快速筛查提供了依据。
# (二)土壤检测
通过采集代表性土样进行实验室分析,测定有效态养分含量。特别注意的是,在不同pH条件下某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差异较大,因此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施肥策略。
# (三)植株组织分析
取典型受害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测定,进一步确认具体缺乏哪种元素。这种方法虽然复杂但准确性高,尤其适用于难以仅凭外观症状区分的情况。
三、矫正措施
# (一)合理施肥
1. 基肥:依据土壤测试结果确定基础肥料用量,优先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
2. 追肥:对于已经表现出明显缺素症状的小麦田块,应立即补充相应养分。如发现缺氮可喷施尿素溶液;缺磷可撒施过磷酸钙;缺钾则需增施硫酸钾等。
3. 微肥应用:针对微量元素缺乏症,可采用叶面喷洒的方式快速见效。例如,锌肥可用硫酸锌配制而成,硼肥选用硼砂溶解后喷雾。
# (二)灌溉管理
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助于提高根系吸收效率。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适当增加灌水量可以促进养分溶解迁移至根际区域。
# (三)轮作制度优化
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容易造成土壤养分偏耗,建议实行粮豆轮作或与牧草间作,既能均衡利用资源又能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四、注意事项
1. 施肥时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引起肥害。
2. 不同品种对养分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实际操作前最好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3. 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强度也会影响养分利用率,因此在制定矫正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条件。
总之,《小麦必需元素亏缺和过量症状诊断及其矫正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应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从而实现稳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