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专用红高粱与花生宽幅间作生态高效种植模式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规划、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专用红高粱与花生间作的生态高效种植。
Title:Specialized Sorghum and Peanut Intercropping Ecological Efficient Planting Mode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478.4—2021《特色粮油作物宽幅间作生态高效种植模式 第4部分:专用红高粱花生间作》是一项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专用红高粱与花生间作的种植技术,实现生态友好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下选取了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采用宽幅间作方式种植的专用红高粱与花生。该标准明确了适用区域和作物组合,确保种植者在特定条件下应用此模式。
种植前准备
根据标准要求,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翻并施足基肥。具体来说,土壤深翻深度应达到25-30厘米,并结合深翻施入有机肥2000-3000公斤/公顷以及复合肥300-400公斤/公顷。这一步骤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播种方法
标准指出,红高粱与花生应采用宽幅间作的方式播种。行距设置为1.2-1.5米,红高粱株距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花生则以穴播为主,每穴两粒种子,穴间距为30-40厘米。这种布局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灌溉时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积水导致根系缺氧。对于病虫害,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进行防控,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此外,还需定期检查作物长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收获与储存
当红高粱籽粒变硬且颜色由绿转黄时即可收获;而花生则应在荚果充分成熟但未开裂时采收。收获后应立即晾晒至安全含水量(红高粱约13%,花生约8%),然后入库储存。储存环境需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低于65%。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特色粮油作物宽幅间作生态高效种植模式 第4部分:专用红高粱花生间作》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种植流程和技术要点,还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值得相关从业者认真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