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优质谷子与花生间作的宽幅间作生态高效种植模式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规划、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优质谷子与花生间作的生态高效种植生产。
Title:Ecological and Efficient Wide-Row Intercropping Model for High-Quality Millet and Peanut - Part 3: High-Quality Millet and Peanut Intercropp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特色粮油作物宽幅间作生态高效种植模式 第3部分:优质谷子花生间作》(DB37/T 4478.3—2021)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指导优质谷子与花生的间作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播种环节,标准指出“谷子和花生应采用宽幅间作方式播种,谷子行距50厘米至60厘米,花生行距30厘米至40厘米。”这一规定旨在优化光照、通风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强调“谷子播种深度应在2厘米至3厘米之间,花生播种深度应在3厘米至5厘米之间”,这有助于种子发芽出土,确保苗齐苗壮。
其次关于田间管理,标准要求“苗期应及时查苗补种,确保全苗。”这是为了防止缺苗断垄影响产量。还提到“拔节期要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这对于促进谷子根系发育、防止倒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花生开花下针期要及时控旺促花”,通过合理调控植株生长,可以增加有效花数和果针数量。
肥料施用方面,标准建议“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分两次进行,分别在谷子拔节期和花生结荚期。”有机肥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地力;而氮磷钾配比施肥则能满足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病虫害防治上,标准提倡“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方法和生物手段控制病虫害。”例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等农业措施;安装杀虫灯、设置黄板诱杀等物理方法;释放天敌昆虫、喷洒微生物制剂等生物手段。化学农药仅作为辅助手段使用,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最后在收获贮藏环节,标准明确“谷子应在蜡熟末期及时收获,花生应在饱果成熟期收获。”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品质和产量。收获后的谷子应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3%,花生则需晒干至含水量低于8%,然后入库贮藏于干燥通风处,避免霉变。
以上是对DB37/T 4478.3—2021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