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吉林省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等级划分。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Title: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5045-202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吉林省发布的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等级划分等进行了规定,旨在推动建筑行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一、总则部分
标准明确指出,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个方面。
二、评价指标体系
1. 节地与室外环境
- 场地选择:要求建筑选址合理,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土地。
- 绿化率: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建筑应达到的最低绿化覆盖率。
- 雨水管理:提倡采用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等措施来减少径流污染和城市内涝风险。
2. 节能与能源利用
- 建筑能耗水平:通过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建筑形体等方式降低建筑能耗。
- 可再生能源应用:鼓励使用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效率:要求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效比,采用高效设备和技术。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给排水设计:优化给排水系统设计,减少漏损率。
- 中水回用:提倡将建筑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冲厕、绿化灌溉等用途。
- 水资源综合利用:推广雨水收集、海水淡化等技术的应用。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材料选用:优先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 再生材料使用:鼓励使用工业废弃物或建筑垃圾再生材料。
- 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节约: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减少材料浪费。
5. 室内环境质量
- 光照条件:确保室内有足够的自然采光,同时避免眩光现象的发生。
- 空气质量:控制室内污染物浓度,如甲醛、苯系物等有害物质。
- 声学效果:采取隔音降噪措施,改善居住舒适度。
6. 运营管理
- 智能化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建筑内各种设施设备的有效管理和监控。
- 维护保养制度: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定期检查和维修相关设施设备。
- 用户参与机制:鼓励用户参与到绿色建筑的日常运行管理中来,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等级划分
根据各项评价指标得分情况,将绿色建筑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其中,一星级表示达到基本的绿色建筑要求;二星级表示具有较高的环保性能;三星级则代表卓越的绿色建筑水平。此外,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建筑(如住宅小区),还设置了更高的星级要求。
总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推动吉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