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阜阳绿芦笋设施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阜阳市范围内绿芦笋的设施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ility Cultivation of Green Asparagus in Fuy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12T 5-2021阜阳绿芦笋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是针对阜阳地区绿芦笋设施栽培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苗培育
标准指出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质绿芦笋品种,如‘绿宝石’等。要求种苗高度不低于15厘米,茎粗在0.5厘米以上,并且无病虫害。同时强调种苗培育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基质选用疏松透气的腐殖土。
二、设施搭建与环境调控
规定温室大棚跨度为8-10米,脊高3-3.5米,长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棚内需配备遮阳网、防虫网及滴灌系统。温室内温度控制在白天20-25℃,夜间15-18℃之间。湿度保持在70%-80%,并定期通风换气。
三、定植与田间管理
建议每亩栽植密度为2000株左右,行距1米,株距0.5米。定植时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生长期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与植株争肥争水。
四、采收标准与质量控制
明确了绿芦笋采收的标准:嫩茎长20-25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光滑无损伤。采收时间一般在清晨进行,用专用刀具从基部平切。采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然后分级包装上市。整个过程需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范,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五、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和生物农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霜霉病、褐斑病等常见病害以及蚜虫、红蜘蛛等害虫的监测预警,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避免病情扩散。
六、采后处理与贮运
规定鲜芦笋采收后应在2小时内完成预冷,温度降至4℃以下。包装材料应清洁卫生,标识清晰准确。运输过程中注意防震防压,避免阳光直射,确保产品质量不受影响。贮存环境温度维持在1-3℃,相对湿度90%-95%。
以上是对《DB3412T 5-2021阜阳绿芦笋设施栽培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提高绿芦笋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