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茶园中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综合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茶园的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用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ducing Chemical Pesticide Application and Enhancing Efficiency in Tea Plantations - Part 1: Tea Plan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788.1-2021《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范 第1部分:茶园》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茶园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提高防治效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农药选择与使用原则
标准明确规定了农药选择的基本原则。首先强调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优先推荐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例如,推荐使用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源农药以及石硫合剂等矿物源农药。这些农药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对人体安全,能够有效降低农药残留风险。
在农药使用上,要求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推荐剂量施用,不得随意增加浓度或扩大使用范围。此外,还应根据茶树生长周期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安排用药时间,避免在采茶期使用农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施药方法与设备
为了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浪费,标准提出了多种先进的施药技术和设备要求。提倡采用精准喷雾器、静电喷雾机等现代化施药器械,这类设备可以实现定向、定量喷洒,大大提高了农药附着率,减少了飘移损失。同时,建议结合无人机喷洒技术,在大面积茶园中应用,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和均匀度。
病虫害综合防控策略
标准特别强调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控理念,提倡以农业措施为基础,辅以物理、生物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例如,通过合理修剪、清洁田园、设置诱捕器等物理方法控制害虫数量;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等生物方法抑制害虫繁殖;以及实施轮作倒茬制度来破坏病原菌生存环境。
安全间隔期管理
关于安全间隔期的规定也是本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茶叶采摘之间的时间间隔,目的是保证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降至允许水平以下。标准明确指出,不同类型的农药具有不同的安全间隔期,使用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提前采摘含有未降解农药残留的新鲜茶叶。
记录与档案建立
最后,标准还要求建立健全农药使用记录制度。每个茶园都应当设立专门的档案,详细记载每次用药的时间、地点、品种、剂量及天气状况等内容。这不仅有助于追溯问题来源,还能为后续的技术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总之,《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范 第1部分:茶园》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既保障了茶叶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又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推动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