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杉木短周期小径材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立地选择、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伐利用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杉木短周期小径材的培育与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hort Rotation Small Diameter Chinese Fir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杉木短周期小径材培育技术规程(DB42/T 1784-2021)为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杉木短周期小径材的培育过程,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海拔500米以下区域的杉木短周期小径材培育。该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理范围和目标对象,确保了技术措施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二、育苗技术
根据标准第5.1条,采用容器育苗法时,应选用直径35mm、高100mm的标准容器。基质需按体积比腐殖土:河沙:有机肥=6:3:1配制,并保持pH值在5.5-6.5之间。种子处理要求使用40℃温水浸泡24小时后播种,每穴播2粒种子。这一系列操作保证了苗木生长初期的良好环境,为后续生长奠定基础。
三、造林密度
按照第6.2条的规定,在平地造林时,株行距设定为2m×2m;坡地则调整为1.5m×2m。这样的密度设置既考虑到了光照需求,又兼顾了土壤养分供给,有助于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
四、抚育管理
标准第7.1条指出,每年至少开展三次除草松土工作,分别安排在3月上旬、6月中旬及9月下旬。同时强调每次施肥量控制在每株1kg左右,并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合理有效的抚育措施能够促进树木快速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五、采伐年龄
依据第8.1条内容,当树龄达到6至8年时即可进行第一次间伐,保留密度调整为1株/m²。待至12年后完成最终采伐。科学合理的采伐计划不仅能够持续供应市场所需的小径材资源,还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
以上是关于DB42/T 1784-2021中几个关键环节的具体说明,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