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物浸制标本制作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保存条件和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教学及科研用途。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lant Immersed Specim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植物浸制标本制作技术规程》DB1305T 120-2019 是河北省邢台市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植物浸制标本”的概念,即通过特定的保存液浸泡处理,保持植物原有形态特征并延长其保存时间的一种标本类型。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基础框架。
材料与设备
在材料选择上,标准强调使用无毒、环保且对植物组织影响最小的保存液。常用的保存液包括酒精、甲醛溶液等混合制剂,需根据植物种类调整配方以确保最佳保存效果。设备方面,则要求所有工具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标本采集
采集时应优先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植株部分作为样本。对于大型植物,可取其代表性器官如叶片、花或果实;而对于小型草本植物则可以整株采集。采集后立即放入预冷的保存液中,防止细胞破裂导致标本质量下降。
制作步骤
1. 初步处理:将新鲜采集回来的植物材料去除多余泥土,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2. 固定:将清洗后的植物放入适当浓度的固定剂中,让其充分渗透到组织内部,达到稳定结构的目的。
3. 脱水:采用梯度递增的方法逐步替换掉植物体内的水分,通常是从低浓度开始直至完全干燥。
4. 透明化:利用有机溶剂(如二甲苯)使植物组织变得透明,便于观察内部构造。
5. 浸渍:最后一步是将处理好的植物浸入最终使用的保存液中长期保存。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每件标本的质量,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都应当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并定期检查保存液的状态及容器密封性。此外,还应对已完成的标本进行外观检查,确认没有明显的变形或褪色现象。
以上就是对DB1305T 120-2019中几个核心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