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道清水廊道构建和生态保障的技术要求、实施步骤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河道清水廊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Assurance of River Clear Water Corridor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078-2021《河道清水廊道构建和生态保障技术导则》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河道清水廊道建设与生态保障的技术性规范。该标准从河道清水廊道的规划、设计、施工到后期管理维护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提升河道生态环境质量,保障水资源安全。
关键条文解读
# 一、总则部分
1.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新建、改建或扩建的河道清水廊道工程。其核心目的是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确保水质达标,并满足生态功能需求。强调了在工程建设中应遵循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统筹考虑防洪排涝、景观美化等多重目标。
1.2 基本要求
明确指出所有参与单位需具备相应资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提出要充分调研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
# 二、规划设计阶段
2.1 清水廊道布局原则
根据河流流向、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清水廊道的具体位置。要求尽量避开敏感区如饮用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对于不可避免的情况,则需要采取特别防护措施以减少负面影响。
2.2 水质目标设定
依据不同用途(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供水等)明确相应的水质标准。例如,作为饮用水源地时,需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一类水体要求;而用于景观补水时可适当放宽至三类以上。
# 三、施工实施阶段
3.1 材料选择
推荐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比如透水砖、生态混凝土等既能满足强度需求又能促进植被生长的产品。此外还应注意控制噪声污染和扬尘问题,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2 生态修复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种植本地植物恢复植被覆盖率、设置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以及安装生物浮床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等方式来增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 四、运行维护阶段
4.1 定期监测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采集样品送检并记录结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
4.2 公众参与机制
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河道管理工作中来,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提高大家爱护水资源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河道清水廊道构建和生态保障技术导则》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最后收尾全过程的操作指南,而且突出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澈美丽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