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牛场气溶胶中口蹄疫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检测方法及防控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牛场的病毒监测与防控管理。
Title: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FMDV, BVDV and IBRV in Aerosols of Large-scale Cattle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460—2021《规模化牛场气溶胶中口蹄疫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监测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用于指导规模化牛场对三种重要病原的气溶胶监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文的解读:
样品采集
- 采样点选择:标准要求在牛舍内空气流通的关键位置设置采样点,如进风口、排风口及牛群活动频繁区域。这有助于全面捕捉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 采样频率与时间:建议每周至少采样一次,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或疾病高发期增加频次。采样时间应避开牛只剧烈活动时段,通常选择清晨或傍晚。
检测方法
- 核酸提取:采用高效稳定的核酸提取试剂盒,确保提取效率达到95%以上。对于不同类型的样本,需根据其特性调整提取参数。
- 实时荧光定量PCR:这是检测的核心手段之一,要求仪器灵敏度不低于10 copies/μL,并定期校准以保证结果准确性。同时,每批次实验均需设置阴性和阳性对照。
结果分析与报告
- 阈值设定:对于口蹄疫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分别设定了不同的Ct值阈值。例如,口蹄疫病毒Ct≤35为阳性;牛病毒性腹泻病毒Ct≤38为阳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Ct≤36为阳性。
- 综合评估:结合历史数据及现场调查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当发现异常信号时,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消毒措施、隔离疑似感染牛只等。
防控建议
- 环境管理:保持牛舍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期清洁消毒,减少病原积累。合理规划牛群结构,避免过度拥挤。
- 免疫接种:按照免疫程序及时完成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群体免疫力。同时关注疫苗效果评估,必要时调整免疫策略。
- 人员培训:加强对饲养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增强防控意识。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降低规模化牛场内口蹄疫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传播风险,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