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疆制种区玉米高活力杂交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亲本种子质量要求、播种、田间管理、去杂去劣、收获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疆制种区玉米高活力杂交种子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High Vigor Hybrid Corn Seeds in Northern Xinjiang Seed Production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436-2021北疆制种区玉米高活力杂交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新疆北疆地区玉米杂交种子生产的规范性文件。该标准从品种选择、隔离区设置、播种管理到收获加工等环节,系统地规定了生产优质高活力玉米杂交种子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以下将围绕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品种选择
标准明确指出,应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且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玉米杂交种。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根据历年种植表现筛选出最适合本地气候特点及市场需求的品种,并确保种子纯度达到98%以上,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高于85%,水分含量控制在13%以内。此外,还需对母本与父本的比例做出合理规划,通常为4:1至6:1之间,以保证授粉质量和产量。
隔离区设置
为了防止不同品种间发生混杂影响种子质量,标准强调必须建立有效的隔离屏障。具体而言,在常规繁殖田周围至少保持300米以上的空间距离作为自然隔离带;若采用人工隔离方式,则要求四周均设置宽度不少于1.5米的高秆作物或林带作为屏障。同时,还应注意避免与其它可能产生花粉传播的玉米田相邻种植,特别是在授粉期间要加强监控,及时清除周边杂株,确保隔离效果。
播种管理
播种期的选择直接影响种子活力及最终产量。标准建议依据当地气温变化规律确定最佳播期,一般春季土壤表层温度稳定在12℃以上即可开始播种。播种深度宜控制在4-6厘米范围内,每穴下种数量保持在2-3粒之间,行距设定为60-70厘米,株距则为20-25厘米。另外,施肥时应遵循平衡施肥原则,氮磷钾比例大致为2:1:1,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肥料,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授粉管理
授粉是决定种子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提出,当雄穗抽出三分之二时即进入最佳授粉阶段,此时需密切关注天气状况,避开雨天或大风天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作业。每次授粉后要及时清理残花残叶,保持田间整洁卫生,减少病虫害滋生几率。对于特殊情况下出现的缺粒现象,可采取补救措施如增加授粉次数或者适当延后收获时间来弥补损失。
收获加工
收获时机同样至关重要。标准规定,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8%-20%时即可开始机械收割,但要注意避开阴雨连绵的日子以防霉变。脱粒后的种子应及时干燥处理,使水分降至安全储存水平(≤13%)。整个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分级筛选制度,剔除破损粒、病斑粒以及杂质,确保成品种子符合国家标准GB/T 3543.3的要求。最后,包装前应对种子进行密封保存,并标注清晰的产品信息,包括品种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内容。
综上所述,《DB65/T 4436-2021》不仅涵盖了从田间到仓库全流程的操作指南,而且特别突出了保障种子品质的重要性。只有严格按照这些科学严谨的方法执行,才能真正实现北疆地区玉米杂交种子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