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韭菜韭蛆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及综合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韭菜种植过程中韭蛆的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eek Maggot in Chinese Leek (Allium tuberos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4T371-2021《韭菜韭蛆防控技术规程》是河北省邯郸市发布的关于韭菜病虫害防治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韭菜韭蛆防控的技术要求,适用于邯郸市范围内韭菜生产中的韭蛆防控。这一条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和适用对象,确保了标准在特定区域内的有效实施。
2. 术语和定义:包括韭蛆、成虫、幼虫等专业术语的定义。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提供了准确的概念基础,有助于技术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标准。
3. 防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注重生态调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这一原则强调了防控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倡使用多种手段协同作用,既保护环境又保证产量。
4.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安排种植茬口,保持田间清洁。农业防治措施是基础性的防控方法,通过改善栽培条件来减少韭蛆的发生几率。
5. 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杀成虫、覆盖防虫网等方法。物理防治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韭蛆的危害。
6.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进行生物控制。生物防治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7. 化学防治: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化学防治虽然效果显著,但需谨慎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8. 安全管理:建立完整的田间档案记录,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安全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户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9. 效果评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防控效果评估,根据结果调整优化防控策略。效果评价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防控技术不断进步。
以上内容涵盖了标准的主要框架和核心要点,对于指导韭菜韭蛆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促进韭菜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