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抗全蚀病鉴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评价指标和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玉米品种或自交系对全蚀病抗性的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of Corn Resistance to Take-all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4T 368-2021《玉米抗全蚀病鉴定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于2021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玉米抗全蚀病的田间鉴定方法,适用于玉米品种或品系对玉米全蚀病的抗性评价。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品种或品系对玉米全蚀病的抗性评价。这表明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在田间条件下对玉米品种抗病性的评估,而非实验室或其他环境下的检测。
鉴定圃设置
鉴定圃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作物为非寄主作物,且近三年内未种植过小麦等禾本科寄主植物。这一要求是为了确保试验环境的一致性和避免其他因素干扰试验结果。
种植方式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以上。小区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每小区种植至少50株。这样的种植密度和布局有助于获得稳定的试验数据,减少个体差异带来的误差。
病害调查
在玉米抽雄期进行第一次调查,在乳熟期进行第二次调查。调查时记录每个小区内的发病株数及病情指数。发病株数反映了病害的实际影响范围,而病情指数则综合考虑了发病程度和分布情况,是衡量抗病性的重要指标。
抗病性评价
根据病情指数计算得出的抗病性指数(ARI)来评定抗病性等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 ARI≤20:高抗
- 20 - 40 - ARI>60:高感 通过这样的分级系统,可以直观地了解不同品种或品系的抗病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处理与报告 所有数据均需经过统计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最终报告应当包括试验地点、时间、品种信息、试验设计、病害发生情况以及抗病性评价等内容。准确的数据处理和详实的报告能够保证研究工作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对DB1304T 368-2021《玉米抗全蚀病鉴定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定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