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春播区谷子黑麦秆蝇绿色防控的技术要求、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春播区谷子生产中对黑麦秆蝇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in Spring-sown Millet Area - Part 3: Black Wheat Straw Fl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8T 302.3-2021《春播区谷子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第3部分:黑麦秆蝇》是一项专门针对谷子种植过程中黑麦秆蝇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监测与预警
标准指出,在谷子播种前和生长初期,应建立完善的田间监测体系。要求每50亩设置一个监测点,使用黄板或诱捕器来捕捉成虫。当连续三天内诱捕到的黑麦秆蝇成虫数量超过10头时,即触发预警机制。这一规定旨在通过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虫害大规模爆发。
2. 农业防治措施
- 合理轮作:提倡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度,避免连作。特别是要避免与禾本科作物如小麦、玉米等接茬种植。
- 深耕灭茬:在秋季收获后或春季播种前进行深翻土壤,深度达到20cm以上,将越冬幼虫暴露于地表,使其自然死亡。
- 选用抗性品种:优先选择对黑麦秆蝇具有较高抗性的谷子品种,例如“冀谷31”、“晋谷21”等,并注意定期更新种子来源。
3. 物理防治方法
- 覆盖防虫网:对于高价值田块可采用40目以上的防虫网全程覆盖栽培,有效阻止成虫产卵。
- 灯光诱杀: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在成虫活动高峰期(通常为6月至7月)夜间开启,每30-50亩安装一盏。
4. 生物防治策略
鼓励释放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控制种群数量。同时增加田间植被多样性,为天敌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此外,还可以喷施苏云金杆菌制剂,其主要针对鳞翅目害虫但对黑麦秆蝇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5. 化学防治指导原则
化学农药仅作为应急手段使用,且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推荐药剂包括吡虫啉悬浮剂、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高效低毒产品。施药时间应在卵孵化高峰期至幼虫钻蛀茎部之前,一般为谷子拔节期前后。每次用药间隔不少于7天,全年最多使用两次。
6. 安全间隔期与记录管理
所有使用的农药均需明确标注安全间隔期,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同时要求建立详细的田间管理档案,包括但不限于播种日期、用药种类及剂量、天气状况等内容,以便追溯查询。
综上所述,《春播区谷子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第3部分:黑麦秆蝇》从多个层面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的理念,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依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