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蓝靛果采穗圃的园地选择、采穗母树的选择与培育、采穗圃管理及接穂采集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蓝靛果采穗圃的营建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Blue Honeysuckle Scion Nurse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013—2021《蓝靛果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蓝靛果采穗圃的营建工作,确保种质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采穗圃”是指专门用于生产优质插穗的繁殖基地。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强调了采穗圃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高质量的插穗。
二、建圃地选择与准备
1. 地块选择应考虑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灌溉设施等因素。例如,要求地块土壤pH值在5.5-7.0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且排水良好。
2. 整地时需深翻土壤,深度一般为30-40厘米,并施入基肥。基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每公顷用量不少于30吨。
三、母树选择与配置
1. 母树的选择标准包括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结果能力强等。同时要求母树年龄适宜,一般选择3-5年生的植株作为母树。
2. 配置方式采用行列式种植,行距为2米,株距为1.5米,有利于通风透光和管理操作。
四、插穗采集与处理
1. 插穗应在早春或秋季采集,采集时间为早晨或傍晚,避免阳光直射。
2. 插穗长度控制在15-20厘米,保留2-3个芽眼。采集后立即放入清水中浸泡,防止失水影响成活率。
五、扦插技术
1. 扦插前要对插穗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
2. 扦插深度一般为插穗长度的1/3-1/2,扦插后要压实土壤并浇足水分,保持土壤湿润。
六、后期管理
1. 定期检查插床湿度,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2. 及时除草松土,防止杂草争夺养分和水分。
3. 根据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枝叶生长;后期增加磷钾肥比例,促进根系发育。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该标准涵盖了从建圃到管理的全过程,为蓝靛果采穗圃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提高蓝靛果种质资源的质量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