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番鸭孵化的操作技术要求,包括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孵化设备的准备与使用,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控制以及出雏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番鸭规模化养殖中的孵化生产环节。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uck Hatching Ope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08/T 010-2021《番鸭孵化操作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番鸭种蛋孵化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种蛋选择】
标准要求种蛋应来源于健康种鸭群,种蛋需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无破损、无裂纹且形状规则。这一规定旨在保证种蛋的质量,避免因种蛋本身的问题影响孵化成功率。
2. 【种蛋消毒】
种蛋在入孵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推荐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福尔马林熏蒸法对种蛋进行全面消毒。此步骤可以有效杀灭种蛋表面附着的细菌和病毒,降低感染风险。
3. 【孵化条件】
孵化过程中温度控制极为关键。标准建议孵化前期(1-17天)保持在37.5℃左右,中期(18-25天)稍降至37.2℃,后期(26-28天)再调整至37.0℃。同时,湿度也需适当调节,初期为60%-65%,中期提高到70%-75%,后期降至55%-60%。这些参数是基于多年实践总结出的最佳方案,有助于提高出雏率。
4. 【翻蛋与凉蛋】
在整个孵化期间,种蛋需要定期翻转以促进胚胎均匀发育。一般每2小时翻蛋一次,并且在孵化后期还需安排凉蛋时间,即让蛋壳接触外界空气降温,这样有利于雏鸭破壳而出。
5. 【出雏管理】
当胚胎接近破壳时,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将雏鸭移出孵化器。通常情况下,当发现有较多雏鸭开始啄壳时即可启动出雏程序。此外,在雏鸭全部出齐后应对空巢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为下一轮孵化做好准备。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种蛋挑选到最终出雏管理全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遵循这些技术要求能够显著提升番鸭孵化的成功率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