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生地下害虫生态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地下害虫种类、生态防控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花生种植过程中地下害虫的生态防控。
Title:Peanut Underground Pest Ecological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4/T 157-2021《花生地下害虫生态防控技术规范》是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花生种植中地下害虫的危害。以下为标准中的关键内容及其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地下害虫:指危害花生根部或地下部分的昆虫,如蛴螬、地老虎等。
2. 生态防控:利用自然界的平衡机制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二、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调在病虫害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在必要时结合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2. 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
三、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可以有效降低某些特定害虫种群密度。例如,豆科植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有助于减少蛴螬数量。
2. 健康栽培管理:选择抗性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自身抵抗力。
3.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及残株落叶,减少害虫栖息场所。
四、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敌:保护和引入天敌昆虫,如瓢虫、寄生蜂等捕食或寄生地下害虫。
2. 应用微生物制剂:选用高效低毒的微生物杀虫剂,比如苏云金杆菌(Bt)对地老虎有较好的效果。
五、物理机械防治
1. 设置诱捕装置:埋设糖醋液或灯光诱捕器捕捉成虫。
2. 人工捕捉幼虫:结合农事操作挖出并消灭蛴螬等害虫。
六、化学防治
1.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按照农药标签说明正确施药,并确保收获前达到规定的休药时间。
2. 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3. 针对性强:根据具体害虫种类选用合适的化学药剂。
七、监测预警
1. 定期调查虫口密度:掌握害虫发生动态,为制定防控方案提供依据。
2. 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交流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八、培训与指导
1. 加强宣传培训: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农户技术水平。
2. 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
以上内容构成了该标准的核心框架,对于保障花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能够有效减轻地下害虫带来的损失,同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