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方棚室早春韭菜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方地区棚室早春韭菜的栽培生产。
Title:Northern Greenhouse Early Spring Leek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北方棚室早春韭菜栽培技术规程(DB2303/T 004-2021)是一部专门针对北方地区棚室环境下早春韭菜种植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韭菜的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及采收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将重点解读其中的关键内容。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指出应选用抗寒性强、分蘖力好且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在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包括晒种和温汤浸种。具体做法是将种子摊开置于阳光下晾晒2至3天,以提高发芽率;温汤浸种则要求用50℃左右的热水浸泡种子10分钟,并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至自然温度,这样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并促进种子吸水膨胀。
二、育苗管理
根据标准要求,育苗期适宜温度为15℃至20℃。当幼苗长至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育苗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同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等,可撒施适量辛硫磷颗粒剂于土表预防。
三、定植密度与施肥
定植行距建议控制在15厘米至20厘米之间,株距保持在8厘米至10厘米较为理想。基肥施用量应占全年总施肥量的70%以上,主要使用有机肥配合少量氮磷钾复合肥。追肥时应注意平衡营养供给,尤其在韭菜快速生长阶段适当增加钾肥比例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病虫害综合防控
标准强调采用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减少病原菌滋生场所;合理轮作换茬降低连作障碍风险;及时摘除黄化叶片防止病害蔓延扩散。对于灰霉病可用咯菌腈悬浮剂喷雾治疗;韭蛆问题则推荐利用黄板诱杀成虫结合灌根方式施用阿维菌素乳油进行防治。
五、适时采收
按照标准规定,当韭菜株高达到25厘米至30厘米并且叶片数达到8片以上时即可开始采收。采收时间宜选在晴天上午进行,避免雨后立即操作以免影响产品质量。每次收割留茬高度应保持在3厘米至4厘米范围内,确保植株再生能力不受损害。
综上所述,《北方棚室早春韭菜栽培技术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指导生产实践,在保障韭菜健康生长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大农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具体参数,努力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