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共寄生繁育赤眼蜂的生产技术要求、环境条件、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及储存运输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共寄生方式繁育赤眼蜂的生产过程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ichogramma Production using Commensal Parasitis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315-2021 共寄生繁育赤眼蜂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赤眼蜂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指出“共寄生繁育”是指在同一宿主体内同时存在两种或多种寄生性天敌的现象。这一概念是理解整个规程的基础,它强调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关注不同种类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宿主的影响。
其次,在种群构建环节,标准要求从健康、无病虫害的田块采集寄主昆虫,并确保其处于适宜发育阶段。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健康的寄主才能保证赤眼蜂后代的质量。此外,还规定了每平方米释放量以及释放频率等具体参数,以维持有效的田间控制效果。
再者,关于饲养管理,规程特别强调了环境条件的重要性。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均需严格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例如,室内饲养室的理想温度范围为25℃至28℃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左右。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赤眼蜂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发挥应有的防治作用。
另外,在质量检验方面,明确规定了出厂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检查项目涵盖卵寄生率、成活率等多个指标。只有当所有检测结果均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放行使用。这种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保障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最后,在安全防护措施上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同时还要定期清理工作区域,防止交叉污染等问题发生。
综上所述,《DB22/T 3315-2021》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作出详尽描述,为实现高效环保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严格执行该标准不仅能够提高赤眼蜂的应用效率,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