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芩生产的产地环境、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黄芩的规范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319-2021黄芩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黄芩种植的技术规范,它为黄芩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中进行详细解读。
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黄芩的栽培、管理及采收全过程。这表明标准不仅限于特定区域,还具有一定的地域适应性。
关于“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对黄芩这一植物进行了准确描述,并规定了与之相关的专业词汇如“种苗”、“病虫害防治”等概念的具体含义。这些定义有助于从业者统一认识,避免因理解差异而影响生产实践。
对于“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标准强调土壤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块。同时,pH值应在6.5至7.5之间,这样的土壤条件有利于黄芩根系发育,促进其生长发育。
在种植方式上,标准推荐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具体操作时需注意种子处理,包括浸种催芽等步骤以提高发芽率。此外,合理密植也是关键环节之一,通常每亩定植株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有效提升产量。
病虫害综合防治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标准提倡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植株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例如使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药剂来减少环境污染,并保护有益昆虫。
最后,在采收阶段则建议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收获,一般情况下可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挖掘作业。采收后的药材还需经过清洗、晾晒或烘干等一系列后续加工程序才能入库保存。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DB22/T 3319-2021黄芩生产技术规程》为从事黄芩种植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