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麻哈鱼耳石热标记的术语和定义、标记设备、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大麻哈鱼的人工标记及其在资源调查、种群动态研究和渔业管理中的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rmal Marking of Otoliths in Chinook Salm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306-2021大麻哈鱼耳石热标记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大麻哈鱼耳石热标记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和质量控制等内容。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5.1 标记材料选择:应选用纯度不低于99.9%的金属镁作为标记材料。这是因为镁元素在耳石中的掺入量能够准确反映标记时的温度条件。
5.2 标记设备:推荐使用管式电阻炉或感应加热炉。这类设备具有良好的温度均匀性和控温精度,能确保标记过程的一致性。
6.1 标记前准备:在标记前应对实验鱼进行适应性饲养至少两周,并记录其初始状态。这一步骤是为了保证实验鱼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减少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7.2 标记温度设定:标记温度应根据目标研究目的确定,通常设置为200℃至400℃之间。此温度区间既能有效促使镁元素进入耳石晶体结构,又不会造成耳石结构的破坏。
8.1 质量控制:每次标记实验都应设立对照组,同时每批次标记样品需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数量进行检测验证。此举旨在保证标记过程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10.1 数据处理:获得耳石样品后,需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测定镁含量分布情况。通过分析不同部位镁含量变化曲线,可以推断出鱼类生长过程中经历的主要环境温度变化。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一些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