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木耳菌糠蔬菜育苗基质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包装、标识、储存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以黑木耳菌糠为主要原料的蔬菜育苗基质的生产与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Vegetable Seedling Substrate from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296-2021《黑木耳菌糠蔬菜育苗基质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利用黑木耳菌糠制作蔬菜育苗基质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对于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育苗成本、提高育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原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制作育苗基质所使用的黑木耳菌糠应来源于正规渠道,确保其来源可靠且无污染。原料需经过充分发酵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具体来说,黑木耳菌糠在使用前需要进行至少30天以上的堆肥发酵过程,期间要定期翻堆并监测温度和湿度,确保发酵彻底。
配方设计
根据标准要求,黑木耳菌糠蔬菜育苗基质的配方应当科学合理,既要满足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到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推荐的基质配方为:黑木耳菌糠占50%-70%,其余部分可添加适量的珍珠岩、蛭石或腐熟农家肥等辅料。这种配比能够有效平衡基质的保水性、透气性和养分供给能力。
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方面,标准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混合均匀:将各种原料按照预定比例准确称量后,放入搅拌机中充分混合,直至达到均匀一致的状态。
2. 水分控制:混合后的基质含水量应控制在40%-60%之间,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3. 消毒灭菌:采用蒸汽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菌和虫卵,保证基质的安全性。
4. 包装储存:成品基质应密封包装,并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发霉。
质量检测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基质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 pH值:适宜范围为5.5-7.5;
- EC值:即电导率,表示盐分含量,一般不超过2.0 ms/cm;
- 容重:通常在0.3-0.6 g/cm³之间;
- 孔隙度:不低于50%。
使用说明
最后,标准还给出了具体的使用建议。使用者在应用该基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播种前应对基质适当预湿;
- 根据不同作物种类调整播种深度;
- 定期补充水分和养分,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通过遵循上述技术规程,可以有效地利用黑木耳菌糠生产出高质量的蔬菜育苗基质,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又促进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