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及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从事供应链管理活动的企业和组织。
Title:Supply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287-2021《供应链质量管理规范》是由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供应链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供应链效率。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原文摘录:
“应根据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信誉等综合因素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估,并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
解读:
这一条款强调了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选择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企业应当从多个维度考量供应商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过往业绩、技术实力以及是否具备持续改进的能力。通过定期审核和动态调整合格供应商名录,可以有效降低因供应商问题导致的质量风险。
6.2 进货检验
原文摘录:
“对于每批到货产品均需按照既定标准进行抽样检验或全数检验,确保所有接收的产品符合要求。”
解读:
进货检验是保障原材料或半成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检验计划,采用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并依据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检测。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物理化学指标的达标情况,还需注意产品的包装完整性、标识清晰度等方面,以全面保证物料的质量。
7.4 不合格品控制
原文摘录:
“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及时隔离,并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可退货或换货。”
解读:
当发现不合格品时,企业必须迅速响应,避免不合格品流入后续工序或最终用户手中。这一步骤不仅关乎产品质量本身,还涉及到成本控制及品牌形象维护。因此,除了立即隔离外,还需要深入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如工艺优化、设备维护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结语
DB22/T 3287-2021作为地方性标准,在指导企业构建完善的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上述核心条款的理解与落实,有助于提升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最佳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