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南省城市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中15分钟应急救助圈的建设要求、服务内容、响应时间及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城市地区开展应急救助服务的相关单位和部门。
Title:City National Basic Public Services - 15-minute Emergency Rescue Circle
中国标准分类号:A4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0/T 34-2021城市国家基本公共服务15分钟生活应急救助圈》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标准。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服务覆盖范围与设施配置
标准规定,以居民实际居住地为中心,半径15分钟步行距离内应涵盖医疗急救点、消防站、派出所等应急救助设施。这一规定明确了服务半径和设施类型,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居民能够迅速获得援助。
二、人员配备要求
标准指出,每个医疗急救点至少应配备3名具备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并保持24小时值班状态。同时,消防站需保证至少有6名专业消防员驻守。这确保了在突发事件中能及时响应并提供专业救助。
三、信息化建设
强调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各应急部门间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通过该平台可以快速定位求助位置,调度最近资源前往处理。此外还要求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化操作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四、日常维护管理
对于所有涉及的公共设施,如避难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等,均需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更新逃生路线图以及开展模拟演练等活动。目的是保障设施始终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五、公众参与机制
鼓励社区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到日常巡查工作中来,发现潜在安全隐患时可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同时也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让普通市民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救生器材及应对突发状况的方法技巧。
以上是对《DB4110/T 34-2021城市国家基本公共服务15分钟生活应急救助圈》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深入剖析,希望能为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一标准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