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料桑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饲料桑的栽培与管理。
Title:Feed Mulberry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饲料桑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资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山东省发布的DB37/T 231—2021《饲料桑栽培技术规程》为饲料桑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整地
标准指出饲料桑园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pH值在6.0-8.0之间的地块。整地时要求深耕细耙,耕深应在30厘米以上,并施足基肥。这一要求旨在确保饲料桑根系能够充分发育,为后续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二、品种选择与苗木质量
标准强调应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产量高、品质优良的饲料桑品种。苗木质量要求苗高不低于50厘米,茎粗不小于0.5厘米,无病虫害,根系发达。这有助于提高成活率和后期产量。
三、栽植密度与方式
推荐的栽植密度为每亩2200-2500株,采用双行错位栽植方式。这种密度既能保证光照充足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规定栽植深度以苗木原土印为准,覆土后要踏实,以利于苗木与土壤紧密结合。
四、田间管理
标准明确了田间管理的具体措施:一是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二是合理追肥,每年至少追肥两次,分别在春季萌芽前和秋季采收后进行;三是注意灌溉排水,干旱时应及时浇水,雨季则要做好排水工作。
五、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如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源,设置防虫网阻隔害虫侵入,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等。化学药剂使用需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安全。
六、采收与贮存
规定饲料桑一般在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第一次采收,以后每隔40-50天采收一次。采收时留茬高度应在15-20厘米之间。收获后的桑叶应及时晾晒或烘干,避免霉变,储存在通风干燥处。
以上是DB37/T 231—2021饲料桑栽培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解读。遵循这些规范操作不仅能够提高饲料桑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