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银鱼晒干制品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包装、标识、储存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以大银鱼为原料,经传统晒干工艺加工制成的大银鱼晒干制品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Dried Silver Fish Produ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银鱼晒干制品加工技术规程》(DB3713/T 228—2021)是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大银鱼晒干制品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以下为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原料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了用于加工的大银鱼原料必须新鲜且无病害。具体来说,活体大银鱼应保持完整,无机械损伤或腐败变质现象。此外,原料来源需符合国家关于水产品捕捞的相关规定,确保合法合规。
二、清洗与预处理
在清洗环节,要求采用流动清水对大银鱼进行多次冲洗,直至表面洁净无杂质。对于较大的个体,还需去除内脏并彻底清洗干净。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去除表面污物,还能有效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
三、盐渍处理
盐渍是大银鱼晒干前的重要步骤之一。标准建议使用浓度约为15%-20%的食盐溶液浸泡4-6小时。通过适当的盐渍处理,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保存时间,并改善成品风味。
四、晾晒条件
晾晒过程中,环境温度不宜超过35℃,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时间过长,以免造成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损失。此外,还需定期翻动鱼体以保证均匀干燥。
五、包装储存
成品包装前须经过金属探测器检测,确保无金属异物残留。包装材料应选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材质,且具备良好的阻隔性能。储存环境要求阴凉通风,温度不超过20℃,相对湿度低于65%,并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六、质量检验
每批产品出厂前都必须按照规定项目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限量等。只有当所有检测结果均达到标准要求时,方可准予销售。
以上内容概括了《大银鱼晒干制品加工技术规程》中一些核心要点。遵循这些规范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