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渣堆肥发酵工艺的基本要求、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渣的堆肥发酵处理与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mposting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Residue from Large and Medium-sized Biogas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355-2021《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渣堆肥发酵工艺规程》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沼渣处理和堆肥发酵的技术规范。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日处理量大于或等于100吨的畜禽粪便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中沼渣的堆肥发酵处理。这一定义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确保了技术指导的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对“堆肥”、“好氧堆肥”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好氧堆肥”是指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机物降解的过程。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3. 原料要求:规定了沼渣作为主要原料时应满足的条件,包括含水率、pH值以及有机质含量等指标。例如,要求沼渣的初始含水率应在60%-70%之间,这对于后续的发酵过程至关重要。
4. 堆肥设施与设备:强调了堆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施和设备,如翻抛机、通风系统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比如,翻抛机的工作宽度不应小于2米,以保证均匀翻动物料。
5. 发酵工艺参数:详细描述了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参数,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标准建议堆体内部温度应保持在55℃以上持续至少3天,以有效杀灭病原菌。
6. 产品质量要求:明确了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包括重金属含量限制、种子发芽指数等。例如,成品堆肥中的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
7. 安全与环保措施:提出了在堆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及环境保护措施,如防止臭气扩散、废水排放达标等。强调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并定期监测周边环境质量。
8. 运行管理:给出了日常运营管理的具体指南,包括记录制度、维护保养等内容。要求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以便追溯整个生产流程。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解读,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通过遵循此规程,可以提高沼渣资源化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