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面源污染生物炭阻控技术的基本要求、实施方法、监测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采用生物炭进行面源污染防控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iochar Barrier Control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Facility Vege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343-2021《设施蔬菜面源污染生物炭阻控技术规范》是山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针对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问题,提出了利用生物炭进行阻控的技术要求。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款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关键术语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面源污染”和“生物炭”的定义。“面源污染”是指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由于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不合理使用而产生的非点源性环境污染;“生物炭”是由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生成的固态产物,具有吸附性强、改良土壤等特点。这些定义为后续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生物炭制备与质量要求
标准规定了生物炭制备应采用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并且需要经过高温裂解处理以确保其安全性。对于生物炭的质量指标,如pH值、有机碳含量、比表面积等都有明确的要求。例如,生物炭的pH值应在7到9之间,这有助于维持土壤酸碱平衡;有机碳含量不得低于35%,以保证其良好的吸附性能。
施用方法及用量指导
关于生物炭的施用方式,标准建议通过基肥或追肥的形式加入土壤中。具体用量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亩施用量控制在100至200公斤范围内。此外,还强调了生物炭与其它肥料配合使用的合理性,避免因过量施用导致二次污染。
环境监测与效果评估
为了验证生物炭阻控措施的有效性,标准要求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地下水硝态氮浓度以及地表径流中污染物含量等指标的检测。同时,还需结合长期定位试验数据来综合评价生物炭应用的实际成效。
安全管理措施
鉴于生物炭生产和使用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储存场所要远离火源、运输过程中防止撒漏等问题。另外,还提倡建立完善的台账制度,记录每次生物炭的进出库信息及相关使用记录,以便追溯查询。
综上所述,《设施蔬菜面源污染生物炭阻控技术规范》不仅为解决当前设施蔬菜种植中存在的面源污染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企业和个人正确选择和实施生物炭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