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黄瓜白粉病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设施黄瓜白粉病的综合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 of Powdery Mildew in Greenhouse Cucumb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设施黄瓜白粉病防控技术规程》(DB1303T 311-2021)是河北省秦皇岛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设施黄瓜白粉病的防控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指出,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基础认知。
防控原则
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应优先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减少病害的发生,如合理布局温室大棚、选用抗病品种等。同时,在病害发生后,则需要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栽培管理
在栽培管理方面,标准要求:
1.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当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导致通风不良。
2.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适量施用氮磷钾复合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3. 水肥一体化: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浇水施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4.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及病残体,减少病原菌来源。
化学防治
对于化学防治,标准规定了具体的用药时间和剂量:
- 在发病初期使用硫磺粉熏蒸处理,每亩用量不超过2公斤;
- 发病中期可选用三唑酮类药剂喷雾,间隔7天左右重复一次,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次;
- 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以延缓抗药性产生。
生物防治
提倡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比如施用芽孢杆菌制剂,通过竞争营养空间抑制病原菌繁殖。此外,还可以通过释放捕食螨等方式控制害虫数量从而间接降低白粉病的发生率。
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非常重要。定期检查植株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症状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还应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因为湿度大、温度适宜时更容易爆发白粉病。
以上就是对《设施黄瓜白粉病防控技术规程》(DB1303T 311-2021)中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设施黄瓜上的白粉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