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黄小檗(Berberis xanthophloea)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鲜黄小檗在甘肃省范围内的育苗生产和栽培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Berberis xanthophlo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409-2021鲜黄小檗育苗技术规程》是甘肃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鲜黄小檗育苗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种子采集与处理
标准指出,应在每年8月至9月间,当鲜黄小檗果实由绿色转为红色时进行采种。采摘后需将果实堆放发酵2至3天,待果肉软化后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晾干备用。此过程旨在确保种子质量,提高发芽率。
二、播种方法
标准建议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25厘米左右,沟深约2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15克到20克之间。覆土厚度以1厘米为宜,并轻轻压实土壤。这样可以保证幼苗均匀分布,有利于后续管理。
三、苗期管理
对于出苗后的管理,标准强调要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同时要注意除草松土,防止杂草争夺养分。另外,在幼苗长至5厘米高时可适当追施氮肥,促进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针对常见病害如立枯病等,标准推荐使用波尔多液或甲基托布津进行喷雾预防。而对于蚜虫等害虫,则可通过释放瓢虫等天敌生物来控制数量。
五、移栽定植
当幼苗长至30厘米左右时即可准备移栽。定植前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地作为圃地。株行距一般设定为40×50厘米,挖穴深度略大于苗木根系长度即可。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种子采集到最终定植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遵循这些规范能够有效提升鲜黄小檗育苗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