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太阳李育苗的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太阳李的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n Plum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402-2021 太阳李育苗技术规程》是甘肃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太阳李苗木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砧木种子采集与处理、嫁接方法、苗木管理以及出圃的技术要求。以下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圃地选择与准备方面,标准指出圃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地方。土壤类型以壤土或砂壤土为佳,pH值应在6.5到7.5之间。在圃地选择时,要确保周围环境清洁,避免受到工业污染或者农业污染源的影响。同时,圃地需要提前一年进行深耕翻土,并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至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均匀撒布后深翻25厘米左右,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砧木种子采集与处理上,标准强调种子应来源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采集时间通常在秋季果实成熟期。采集后的种子需立即进行清洗,去除果肉杂质,然后进行层积处理。具体做法是将洗净的种子与湿沙按照1:3的比例混合,放置于通风良好的室内,保持温度在2℃到5℃之间,期间定期检查湿度,防止种子发霉或干燥。经过至少90天的层积处理后,种子即可用于播种。
嫁接方法部分,标准推荐采用芽接法。芽接的最佳时期是在春季萌芽前,此时树液开始流动但尚未展叶,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操作时首先要选择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作为接穗,剪取长度约3厘米,保留一片叶子。然后在砧木茎干上斜切一刀,深度达到木质部,再从另一侧切出一个同样长度的切口,形成“丁”字形。将接穗插入切口中,确保形成层对齐,最后用塑料薄膜绑紧固定,注意不要包住叶片。
苗木管理环节,标准要求定期除草松土,保持圃地整洁,防止杂草与苗木争夺养分水分。灌溉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干旱季节增加浇水次数,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施肥应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在苗木快速生长期每月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浓度控制在0.3%到0.5%之间。此外还需密切观察苗木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防治措施。
出圃标准明确,合格的太阳李苗木必须具备完整根系,主根长度不低于20厘米,侧根数量不少于8条,且分布均匀。地上部分要求枝条粗壮,芽眼饱满,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痕迹。苗木高度不得低于50厘米,茎径不小于0.8厘米。所有出圃苗木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相关规定,方可投入市场销售或种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