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杜梨育苗的圃地选择与规划、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杜梨的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ar (Pyrus betulaefolia)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杜梨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育苗技术直接关系到造林质量和经济效益。《DB62/T 4401-2021 杜梨育苗技术规程》为杜梨苗木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从规程中挑选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种子采集与处理部分,规程规定“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于9月至10月间采收果实”。这是因为此时杜梨果实成熟度高,种胚发育完全,发芽率较高。同时要求“将果实摊晾至果肉干缩后搓洗取种,并进行层积处理”。这一措施是为了模拟自然环境下的低温春化过程,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势。
在圃地准备环节,规程强调“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砂壤土”。这是基于杜梨幼苗对土壤条件的需求,适宜的土壤能够保证根系正常发育和苗木健康生长。此外还提到“耕翻深度应在30厘米以上,并施足基肥”,这有助于改良土壤结构,为苗木提供充足养分。
关于播种技术,规程指出“春播时间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则以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为宜”。适时播种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温度条件促进种子萌发。同时建议“采用条播方式,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覆土厚度2-3厘米”,这样可以合理密植,便于后期管理。
对于苗期管理,规程特别强调“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持苗全苗壮”。由于杜梨种子细小且顶土能力弱,容易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及时补苗能确保群体整齐一致。另外还提出“当年苗高应达到40厘米以上”,这是衡量育苗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规程倡导“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物理方法控制病虫害发生。例如利用天敌昆虫捕食害虫,或者悬挂黄色粘板诱杀害虫成虫,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DB62/T 4401-2021 杜梨育苗技术规程》涵盖了从种子采集到苗木出圃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升杜梨苗木质量,为后续造林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