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整地施肥、起垄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旱地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ull-film Double-ridge Furrow Corn in Dry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2604-2021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规程》是甘肃省地方标准,为在干旱地区推广高效、节水的玉米种植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标准适用于甘肃省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旱作农业区。其中,“全膜双垄沟播”是指采用全覆盖的地膜覆盖方式,在整地后形成大小相间的两条高垄和两条低沟,并将种子播种于沟内的一种栽培模式。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地膜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利用沟播技术集中肥料和水分供给作物根系。
二、品种选择
应选用生育期适中、抗旱性强、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良品种。例如,可以选择郑单958或先玉335等耐旱型品种。这些建议基于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在干旱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潜力。
三、整地施肥
要求秋季深耕20~25厘米,结合施入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氮磷钾复合肥30~50公斤。春季顶凌覆膜前再次精细整地,确保地面平整无大土块。这种整地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能力,为后续播种创造良好条件。
四、地膜覆盖
选用厚度0.008~0.01毫米、宽度120厘米的聚乙烯地膜。覆膜时要拉紧铺平,四周用土压实,确保不漏风。覆膜时间以春季解冻后尽早进行为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冬季积雪融化的水分。覆膜的同时还要注意预留好播种口,以便后期播种作业顺利开展。
五、播种管理
当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采用机械点播机按行距60厘米、株距25~30厘米的要求进行播种,每穴播2粒种子,覆土厚度3~4厘米。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并修补破损的地膜,防止杂草生长影响出苗率。此外,还应注意控制播种深度,过深会影响幼苗出土,过浅则不利于保温保湿。
六、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苗期重点做好间苗定苗工作,一般在3~4叶期进行间苗,5~6叶期完成定苗。整个生育期内需根据实际情况追施适量化肥,特别是拔节期和抽雄期这两个关键时期。同时要加强病虫害监测,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治。
七、收获
当玉米籽粒达到完熟状态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干燥,避免因湿度过高导致霉变等问题发生。对于留种用的玉米穗,还需特别注意挑选优质个体作为下一年度的种源。
综上所述,《DB62/T 2604-2021》标准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再到最终收获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建议,有助于提高旱地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