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非即食薯类粉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马铃薯、红薯、木薯等薯类为原料,经清洗、去皮、切片、干燥、粉碎等工艺加工制成的非即食薯类粉。
Title:Non-Ready-to-Eat Tuber Powder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1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新版标准TFJSPSH 003-2023《非即食薯类粉》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涉及微生物限量指标。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对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要求更加严格,这直接影响了产品的生产、储存以及质量控制流程。
以菌落总数为例,在旧版标准中,对于非即食薯类粉的菌落总数限值为10,000 CFU/g。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数值降低至5,000 CFU/g。这意味着生产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其生产工艺中的卫生条件,确保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受到有效的微生物控制。
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原料管理:选择新鲜且无污染的原材料至关重要。采购时应严格检查供应商资质,并定期评估原料的质量稳定性。
2. 加工环境改善:保持车间清洁度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之一。定期进行空气洁净度检测,并按照规范操作设备清洗消毒程序。
3. 包装材料选择:选用密封性良好、防潮性能优异的包装材料,避免外界环境中细菌侵入成品内部。
4. 冷链运输与储存:确保从工厂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都处于低温条件下运行,特别是在炎热季节里更需注意温度监控。
通过以上这些具体措施,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在符合新标准的前提下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的安全健康权益。此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注意记录每次检验结果以便追溯来源并持续改进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