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洋葱杂交制种的产地环境、亲本选择与贮藏、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去杂去劣、花蕾期父本去除、采收及种子加工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洋葱杂交制种生产。
Title:Onion Hybrid Seed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437-2021《洋葱杂交制种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为洋葱杂交种子的生产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中明确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作为亲本材料。在种子处理环节,规定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防止病害发生。例如,种子消毒可采用温汤浸种法或药剂拌种法,确保种子健康无病害。
二、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部分,标准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建议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约2万株左右。同时,要重视水肥管理,做到适时灌溉、科学施肥。特别是在幼苗期和鳞茎膨大期要加强肥水供应,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三、授粉与采种
关于授粉过程,标准指出应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保证杂交结实率。具体操作时,需在开花初期每天上午9点至11点之间进行人工授粉,连续授粉3-5天。对于采种工作,则要求待植株叶片枯黄、蒴果变黄时及时收获,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影响种子质量。
四、种子加工与检验
在种子加工阶段,标准提出了严格的加工流程,包括脱粒、干燥、清选等步骤。特别是干燥环节,要求控制温度不超过35℃,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下,以防止种子活力下降。此外,在种子检验方面,明确规定了净度、发芽率、水分含量等指标的具体要求,并给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五、档案记录
最后,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档案记录的重要性。要求制种单位建立健全生产档案制度,详细记录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各项数据信息,以便追溯查询和质量跟踪。
以上是对DB15/T 2437-2021《洋葱杂交制种技术规程》中若干关键条文的深入解析。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提升洋葱杂交种子的质量水平,还能有效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