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居民服务一卡通的卡内数据结构的技术要求、数据组织及应用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居民服务一卡通的设计、开发、发行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sident Service All-in-One Card - Part 2: Card Data Stru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047.2-2021居民服务一卡通技术规范 第2部分:卡内数据结构》是一项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居民服务一卡通在卡内数据结构方面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存储区域划分
标准明确指出,卡内数据应划分为多个逻辑存储区,包括但不限于个人信息区、应用数据区和安全控制区。每个存储区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访问权限。
- 个人信息区:用于存储持卡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此区域的数据需要严格保护,确保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 应用数据区:存放与具体应用场景相关的数据,比如消费记录、账户余额等。这部分数据通常允许读取但限制修改。
- 安全控制区:包含密钥信息及认证机制,是整个卡片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授权设备才能对该区域进行操作。
数据格式定义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卡内的存储格式也有明确规定。例如:
- 字符串类型数据采用UTF-8编码;
- 数值型数据使用二进制编码,并且长度固定;
- 时间戳则以特定格式存储,便于后续处理分析。
安全性要求
为了保障卡片数据的安全性,标准提出了多项措施:
- 所有敏感数据均需加密存储;
- 设置访问密码或生物特征识别作为身份验证手段之一;
- 定期更新加密算法以应对新的威胁。
数据完整性校验
为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标准要求对关键数据添加CRC校验码或者哈希值计算。这样即使发生错误也能及时发现并纠正。
以上就是关于DB34/T 4047.2-2021中有关卡内数据结构部分的一些重点内容解读。这些规定旨在构建一个既方便使用又高度安全可靠的居民服务一卡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