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粳稻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的试验条件、鉴定方法、评价指标及分级标准。本文件适用于粳稻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耐盐性的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Index and Identification of Salt Tolerance in Japonica Rice during Whole Growth Peri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TSAASS 162-2024《粳稻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指标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关于耐盐性鉴定方法的重要变化。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耐盐性评价体系上进行了重大调整。
以耐盐性鉴定中的盐胁迫处理为例,在老版本中,盐浓度设置较为单一,通常为0.3%的NaCl溶液。而在新版标准中,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梯度设计,包括0.2%、0.4%、0.6%三个盐浓度水平。这种梯度设置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粳稻品种在不同盐胁迫强度下的适应能力。
具体应用时,我们首先要按照规定的比例配制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确保溶液均匀混合。然后将水稻种子播种于装有基质的育苗盘中,待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选择生长一致的秧苗移栽到已准备好的盐处理盆中。每个盐浓度设3次重复,同时设立清水对照组。
在盐处理期间,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保持温度、光照等因子的一致性。每隔7天记录一次各处理组植株的高度、叶片数等形态指标,并定期测量叶片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经过21天的盐胁迫处理后,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指标的耐盐指数,最终综合评定品种的耐盐性等级。
这一改进使得耐盐性评价结果更加精确可靠,有助于筛选出真正具有高耐盐性的粳稻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