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救助管理机构中受助人员生活照料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及服务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救助管理机构为受助人员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管理和实施。
Title:Guidelines for Living Care Services of Assisted Persons in Rescue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9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035-2021救助管理机构受助人员生活照料服务指南》是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救助管理机构对受助人员的生活照料服务。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救助管理机构”、“受助人员”等核心概念。“救助管理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性救助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受助人员”则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问题而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的人员。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服务内容提供了明确的适用范围。
生活照料服务的基本要求
在基本要求部分,标准强调了救助管理机构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受助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这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营养均衡的饮食以及必要的医疗保障。同时,机构还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提升服务质量。
饮食服务
关于饮食服务,标准指出每日提供的餐食种类应丰富多样,并且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和身体状况的受助人员的具体需求。例如,儿童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源,老年人则可能需要更易消化的食物。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如节日或重大活动期间,还应该适当增加餐品的数量和质量。
居住与卫生条件
对于居住环境,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标准:房间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床铺干净整洁,被褥定期清洗消毒。卫生间设施齐全且保持清洁无异味。除此之外,还要求做好日常清扫工作,确保公共区域及个人物品摆放有序。
医疗保健
医疗保健方面,标准规定救助管理机构需配备急救药品及常用医疗器械,并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及时处理突发状况。对于患有慢性病或其他长期疾病的受助人员,应根据其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
心理支持与社会融入
除了物质上的照顾之外,心理健康的维护同样重要。标准建议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来缓解受助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同时鼓励志愿者参与其中,帮助受助人员逐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节奏。
以上只是对《DB34/T 4035-2021救助管理机构受助人员生活照料服务指南》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深度解析。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断优化完善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让每一位受助者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