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长毛兔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址选择、兔舍建设、饲料与营养、繁殖管理、疾病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长毛兔的规模化饲养及日常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ngora Rabbit Breeding and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1518-2021《长毛兔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甘肃省地方特色养殖业制定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长毛兔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饲养环境方面,标准要求兔舍应保持清洁卫生,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50%到70%范围内。这一规定主要是基于长毛兔生理特点设定的,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可以有效减少疾病发生率,同时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例如,在炎热夏季可通过喷雾降温等措施调节舍内温度;冬季则需做好保温工作防止寒冷影响兔子健康。
其次,关于饲料营养供给,标准强调了粗纤维含量不低于18%,蛋白质水平达到14%-16%,并且要根据兔子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配方。这反映了科学喂养理念,即合理搭配各类营养成分能够促进兔子健康成长并提高产毛量。比如幼兔期需要更多易消化吸收的精料来支持快速成长;而成年兔则更侧重于维持性饲料以满足日常代谢需求。
再者,在疫病防控上,《规范》提出了建立免疫档案制度以及定期消毒灭源的要求。这意味着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动物健康管理档案,记录每次接种疫苗的时间、种类及效果评估等内容,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此外,坚持每周至少一次全面清扫与消毒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有效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保障整个群体的安全稳定。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规范》还特别指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倡采用生态循环模式处理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将兔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等方式,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风险,还能创造额外经济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长毛兔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为长毛兔养殖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方案,对于推动当地畜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养殖户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宝贵经验,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