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土壤和沉积物中14种金属元素总量的测定方法,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本文件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铜、锌、铅、镉、镍、钴、锰、铁、铝、钛、铬、钒、砷、锑等14种金属元素总量的测定。
Title:Soil and Sediment - Determination of 14 Metal Elements in Total Amount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435—2021《土壤和沉积物 14种金属元素总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一项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14种金属元素(包括砷、镉、钴、铬、铜、汞、锰、镍、铅、硒、铊、钒、锌以及锑)含量的方法。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标准要求样品的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并按照GB/T 17993的要求执行。样品采集后需经过风干、破碎、过筛等步骤处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要避免引入外来污染物,比如在研磨时使用洁净的玛瑙研钵或陶瓷研钵,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校准曲线的建立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建立校准曲线。根据标准,至少需要五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构建校准曲线,且每个浓度水平至少重复测定三次。线性相关系数r值应大于等于0.995。此外,还应对空白溶液及质控样品进行测定,以验证仪器性能稳定性和方法适用性。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措施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每批样品分析都应包含至少一个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样品,其浓度范围应覆盖待测元素的实际浓度水平。其次,对于每种待测元素,至少每20个样品插入一个基体匹配的有证标准物质作为参考材料。最后,定期进行仪器性能检查,如灵敏度、分辨率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
数据处理方面,当样品中的目标元素浓度低于方法检出限时,应报告为未检出;若高于检出限但低于定量限,则需注明具体数值并附上相应的不确定度信息。最终报告的结果应当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除非另有说明。同时,还需记录所有相关的实验条件、试剂纯度、仪器型号等信息以便复查。
以上是对DB37/T 4435—2021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旨在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来进行土壤和沉积物中金属元素总量的测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