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镉、铅复合污染稻田水稻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土壤管理、品种选择、栽培技术、施肥技术、水分管理和收获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镉、铅复合污染稻田的水稻安全生产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 Production of Rice in Cadmium and Lead Contaminated Paddy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镉和铅复合污染的稻田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规范相关农业活动确保食品安全,浙江省金华市制定了地方标准《镉、铅复合污染稻田水稻安全生产技术》(编号:DB3308/T 089-2021)。以下将重点解读该标准中的关键条款。
一、土壤管理
标准指出,在镉和铅污染稻田中,应采取深耕翻土措施,深度不低于25厘米。通过深翻可以有效降低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减少其向水稻根系的转移。同时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土壤检测,监测镉和铅含量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种植策略。
二、品种选择
建议选用抗逆性强、重金属积累量低的水稻品种。例如,“浙优18”等品种因其较强的适应性和较低的重金属吸收能力而被推荐使用。这些品种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有效控制稻米中镉和铅的含量,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三、水分调控
合理灌溉对于减轻重金属危害至关重要。标准提倡采用间歇灌溉法,即在水稻生长初期保持浅水层,中期适度排水晒田,后期则逐渐减少灌溉次数直至自然干湿交替。这种灌溉方式有助于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水稻根系发育,从而降低重金属吸收量。
四、肥料施用
强调科学施肥的重要性,禁止使用含镉、铅的化肥及有机肥。提倡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并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精确配比氮磷钾比例。此外,增施硅肥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措施,因为硅元素能增强植株细胞壁厚度,阻碍重金属进入籽粒。
五、病虫害防治
针对镉铅污染稻田,需特别注意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标准鼓励采用物理、生物等多种绿色防控手段代替化学农药。比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释放赤眼蜂抑制螟虫繁殖等方法。同时,还应定期检查田间杂草状况,防止杂草成为病原菌滋生地。
六、收获与储存
当稻谷达到生理成熟时应及时收割,避免过晚导致部分重金属向籽实转移。收获后的稻谷需立即入库,库房内温度控制在1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65%,以防止霉变和二次污染。另外,不同批次的稻谷应分开存放,便于追溯管理。
综上所述,《镉、铅复合污染稻田水稻安全生产技术》从土壤改良、品种筛选、水肥管理和产后处理等多个环节入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更能从根本上保证消费者的健康权益。